今日热搜:用AI换脸来诈骗,千层套路该怎么破?
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
AI应用场景越来越丰富
“一键换脸”,和喜爱的偶像合影
(资料图片仅供参考)
大叔通过AI技术秒变萝莉御姐
“AI孙燕姿”刚“出道”就爆火
……
曾经离我们很遥远的AI
如今正迅速进入大众生活
需要注意的是
骗子也盯上了AI技术
利用它玩起了“真假美猴王”
和你视频对话的可能不是本人
近日
包头警方发布一起利用AI实施电信诈骗的典型案例
“好友”突然打来视频
福州的郭先生在确认过长相和声音后仍被骗
10分钟内被骗走430万元
原来是骗子通过智能AI换脸和拟声技术
佯装好友对他实施了诈骗
幸运的是
接到报警后,福州、包头两地警银迅速启动止付机制
成功止付拦截336.84万元
案件披露后
#AI诈骗正在全国爆发#的话题冲上热搜
引发网友广泛关注
AI诈骗常用手法
如何防范AI诈骗
那么面对AI换脸诈骗就没辙了吗?
在AI时代,眼见、耳听都不一定为实了,大大增强了迷惑性。运用AI技术,再加上套路和剧本的演绎,这样的诈骗手段,小伙伴们要hold住。
诈骗“魔高一尺”,防范“道高一丈”。
监管先行避免AI“野蛮生长”
需要厘清的是,AI换脸虽然是新事物,但却不存在“监管空白”或“无法可依”的情况。
针对技术手段日益更新的AI诈骗事件,2022年11月25日,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、工业和信息化部、公安部联合发布《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》(以下简称规定),自2023年1月10日起施行。规定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对使用其服务生成或编辑的信息内容,应当添加不影响使用的标识。提供智能对话、合成人声、人脸生成、沉浸式拟真场景等生成或者显著改变信息内容功能的服务的,应当进行显著标识,避免公众混淆或者误认。要求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采用技术手段删除、篡改、隐匿相关标识。
今年4月11日,国家网信办起草了《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管理办法》(征求意见稿),提出AI内容必须真实准确,其中也明确提到,禁止非法获取、披露、利用个人信息和隐私、商业秘密。
【温馨提示】
使用AI“换脸”及类似软件风险极高,伴随着法律风险和侵权纠纷。“AI换脸技术”即便只是用来搞笑或者制作恶搞照片,也有可能涉及侵犯肖像权、名誉权,造成严重后果的,还可能构成侮辱罪或者诽谤罪。希望大家依法使用该项技术,一旦遇到类似本案中利用“AI换脸技术”实施犯罪行为的,应第一时间固定证据,并及时向司法机关报案。
策划:程立葳
文字:连雨欣
制图:袁羽(漫画除外)
参考资料:公安部网安局微信号、新华社、人民日报、光明日报、东南网等
关键词:
下一篇:最后一页
广告
X 关闭
X 关闭
-
-
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
京张高铁每日开行17对冬奥列车 预计冬奥服务保障期运送运动员、技术官员、持票观众等20万人次 2月6日,2022北京新闻中心举行“北
-
-
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《我和我的祖国》
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 小学生朱德恩深情演绎《我和我的祖国》 9岁小号手苦练悬臂吹响颂歌 2月4日晚,在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,9岁的
-
-
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
多名指挥家列曲目单 再由作曲家重新编曲 本报专访冬奥开幕式音乐总监赵麟 开幕式这19首乐曲串烧不简单 “二十四节气”倒计时、
-
-
“一墩难求” 冰墩墩引爆购买潮
设计师:没想到冰墩墩成爆款一墩难求冰墩墩引爆购买潮 北京冬奥组委:会源源不断供货北京冬奥会吉祥物冰墩墩近日引爆购买潮,导致一墩难求